在沈醉的回忆中,他提到,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蒋介石的行政院长阎锡山曾按照蒋的指示,拨给王陵基八万两黄金。宋希濂等蒋军高官们也携带了数千两黄金。这些金条、金块的数量令人瞠目结舌,它们在蒋军败逃的过程中,成了一个谜团。尽管沈醉在特赦后回忆了这些往事,但其中不乏带有讽刺意味的言辞,甚至在回忆录中暗藏了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批评与嘲笑。
今天的讨论,主要围绕那些蒋军高级官员们带着黄金逃亡的故事,以及他们在被俘时那些黄金的去向。王陵基和宋希濂的回忆文章提供了有趣的线索。王陵基在《四川解放前夕我的罪恶活动》一书中,宋希濂则在《我在西南挣扎和被歼灭经过》中提到了自己逃跑时带着大量黄金,而在他们被俘时,几乎没有携带任何黄金。这个反差不禁引人深思:那些成千上万两的黄金到底去了哪里?
在探讨黄金下落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当时的黄金计量标准。那个时代的一斤黄金等于十六两,每两的重量介于三十多克到三十七克之间——这个重量标准并不精确,因为各朝各代的度量衡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哪种标准,几千两甚至上万两的黄金,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以最保守的估算,八万两黄金至少是两百四十万克。即便按最保守的五百元一克计算,王陵基逃亡时手里也相当于拥有亿万财富。
展开剩余71%王陵基在回忆录中提到,他曾将黄金分装在子弹箱里,每个箱子约五六百两。这个设定合理,因为黄金的密度远超铁块,太大的箱子根本装不下这么重的黄金。尽管王陵基在逃亡时已经年老体弱,身边也没有太多随行人员,但他还是设法带走了大量黄金,特别是在成都逃亡之前,他将黄金分藏在不同的地方,包括他亲戚家和一些托管人手中。
然而,在他决定独自逃走时,大部分黄金都被遗弃了。王陵基决定舍弃这些黄金,因为他深知,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生命比财富更重要。他为了避免身边人牵连,甚至甩掉了副官,独自一人前行。王陵基不仅带走了黄金,还作出了一些巧妙安排。他托亲戚和部下保管一些黄金,以便未来使用。
与王陵基类似,宋希濂也在回忆中提到,在他逃亡时携带了大量黄金。1949年11月23日,宋希濂指示办公室主任陈定去重庆取回三千多两黄金,这笔黄金本是国防部拨发的军粮款项。陈定准时将黄金送到宋希濂手中,并且宋希濂将其中的一部分黄金分给了下属,剩下的作为自己和手下的生活费。
宋希濂的黄金使用方式较为慷慨,他一路撒金,分发给各路人马。每一路队伍都会分到一定数量的黄金,以帮助大家度过艰难时刻。当宋希濂带领五千人的队伍行进到大渡河时,黄金已经被撒光,最终他被俘时身上只剩下两支金笔和两枚金戒指,这些属于个人物品,理应不被没收。
宋希濂的黄金去向非常清晰,可是王陵基的黄金却依然是一个谜。在回忆文章中,王陵基含糊其辞,甚至将自己藏匿的几千两黄金说成只有一千多两,显然是在回避某些关键问题。沈醉在回忆中提到,王陵基自己并没有告诉他实情,关于八万两黄金的去向,依然无法揭开谜底。王陵基提到,他将一些黄金交给下属,每人五两黄金,还将剩余的黄金和大印扔进了水井。然而,这个说法明显存在漏洞:七万多两黄金,换算下来相当于百余箱黄金,这样的数量显然无法轻松装入一口水井。王陵基的回忆,显然掩饰了黄金的真实去向。
通过王陵基和宋希濂的回忆,不难看出二者的不同。宋希濂在逃亡时,慷慨地分发黄金,确保每个部下都有生活费,这体现了他较为务实的一面。与之相比,王陵基的黄金去向显得更为复杂和神秘,他甚至隐瞒了黄金的去处。沈醉所记录的回忆,也并没有揭开所有谜团。那么,王陵基的黄金究竟埋藏在哪里?根据当时的逃亡路线,或许我们可以推测出一个可能的藏匿地点。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658-配资港股一览表今日大盘-配资炒股网站选择配资-股票新手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