幌子的“幌”原指窗帘、帷幔,唐朝著名学者李善注引《文字集略》曰:“幌,以帛明窗也。”其实,幌子就是一种表明商店所售物品或服务项目的标志。最初的时候,幌子特指酒店的布招,用布帘缀于竿端,悬于门前,以招引顾客,因此,酒旗也称“幌子”,唐朝诗人陆龟蒙在《和初冬偶作》一诗中写道:“小垆低幌还遮掩,酒滴灰香似去年。”这里的“小垆低幌”说的就是小酒店里的幌子。后来,凡是商店为招徕顾客门面上展示的标志,统称为“幌子”。
不过,最早出现的商业标志应该是天然的实物,后随着城市的兴起,实物广告逐渐演化成了悬物广告,就是幌子。
《韩非子》一书记载说:“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这里说的是一位宋国人开的酒店,高高挂着一面酒旗以招徕顾客。这里的酒旗就是幌子。在《晏子春秋》一书里也有“其表甚长”的记载,这是先秦时期对酒旗(也就是幌子)的描写。我国汉族最早的广告标志,就是旗帜形式的行业标志(也就是幌子),至少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在宋朝文人的笔记中,酒旗(也就是酒店的幌子)也被称为“望子”,孟元老在他的《东京梦华录》一书中记载说:“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一书里,也经常把酒旗(也就是幌子)称为“望子”。古代的酒家以旗帜为标记,当然要高高悬挂在店门外,让往来的行人远远就能望见,所以,“望子”的称呼是非常准确而形象的。后来,“望子”之称被渐渐湮灭,根据清朝瞿颢在《通俗编》中的《广韵青帘》一篇中的解释是:“今江以北,凡市贾所悬标帜,悉呼望子,讹其音,乃云幌子。”于是,“望子”成了“幌子”,而且,幌子之称一直在市井中盛行开来。
展开剩余68%在唐朝诗人的诗歌作品中,吟诵幌子的诗歌比比皆是。比如,杜牧写的《江南春》中,就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里的“酒旗”就是幌子。比如李中在《江边吟》中写道:“闪闪酒帘招醉客,深深绿树隐啼莺。”这里的“酒帘”就是幌子。比如张籍的《江南曲》中写道:“长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这里的“酒旗”就是幌子。
在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中,真实地描绘了北宋时期幌子的形象。在这幅宏阔壮美的风俗画卷里,张择端画出的幌子有二十多处。宋词中对于幌子也有大量的描写,比如辛弃疾在《鹧鸪天》一词中写道:“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这里的“青旗”就是幌子。比如柳永在《夜半乐》一词中写道:“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阳下,渔人鸣榔过去。”这里的“酒旆”就是幌子。比如蒋捷在《一枝梅》一词中写道:“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这里楼上的“帘”就是幌子。元曲《后庭花》中也有“酒店门前三尺布,过来过往寻主顾。”这里的“三尺布”就是幌子。明朝的《南都繁会图》中,还可以看到南京的北市街内外的各种店铺上悬挂的幌子。
可以说,幌子是我国出现得最早、流传最久远的一种广告形式,自从出现之后,就流传不衰。
幌子不只是展示店铺经营的是什么商品,而且,幌子还可以展示店铺的规模,同时,幌子也是店铺门面装饰的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幌子一般分为形象幌子、标志幌子和文字幌子这三种。
形象幌子以商品或实物、模型、图画为特征,实物直接悬挂在店铺门外,比如一些卖酒的小酒店,常常把画有一坛酒的幌子悬挂在门外,以表示经营的行当。而那些经营绸缎布匹的店铺,则常常在店铺门外悬挂一个绸缎幌子,俗称“大布幌”。南宋时期的《都城纪胜》一书中记载:“茶食店门插四时名花,挂名画,面食店前则挂半拉猪羊。”明朝的杭州,酒店门前悬着酒瓮、鱼肉做幌子。这些都是以悬挂实物作为店铺的经营标志,用来招揽顾客。有的店铺不宜以出售的实物或服务对象的形象直观展示出来,就借用与所售商品或经营项目有密切关联的物象为标志。比如,宋人吴自牧的《梦粱录》中记载说:“(小酒店)只有悬挂草葫芦、银马杓、银大碗”的,客店挂着笊篱、扫帚、筐,饭店挂着蓝穗箩圈。在长时间的岁月流逝中,这些幌子经历了一年又一年的商业实践,展现的内涵得到了大家的共识,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特定标志了。
标志幌子最初主要是旗幌,如干果食品店,南北货物众多,很难用某一种商品来代替,于是,民间就采用了“八仙幌”。也就是四块木牌双面彩绘的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张果老等传说中的八仙人物形象,标志着店铺里经营四时贡品、八味糕饼。
文字幌子就是直接用文字来展示店铺的经营品种,比如幌子上写着“三碗不过岗”的大字,表明这是酒店;幌子上写着“药”字,表明这是药店;幌子上写着“书”字,表明这是书店;幌子上写着“鞋”字,表明这是鞋店。当年,大文豪苏东坡曾经为一个卖馓子这种小吃的老妇人亲笔写过一首广告诗:“纤手搓来玉米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这首诗写成之后,老妇人把它置于店铺的显眼之处,使得这个卖馓子的店铺声名大振,生意兴隆。苏东坡写的这首诗就成了非常好的文字幌子。清朝的时候,对联非常盛行,于是,有的店铺就用对联来做幌子,比如九江的浔阳楼这座酒楼就以“世间无此酒,天下有名楼”这副对联做文字幌子,吸引了很多顾客,实在是别出心裁,引人入胜,起到了很好的广告作用。
关于幌子,还有一句题外话。后来,幌子也指为欺骗而采取的伪装或权宜之计。比如,人们常说,谁谁谁或哪个地方打着什么幌子去做什么什么事情。这使得幌子有了新的内涵,也算是赋予了幌子新的意思。当然,这是题外话,不说也罢。
□王吴军
(责编:李琳)
发布于:山西省配资658-配资港股一览表今日大盘-配资炒股网站选择配资-股票新手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