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说“隋朝只有两个皇帝”,可要小心了,隋炀帝杨广可不答应:“我们杨家虽然江山短暂,但也有六位皇帝的光辉历史呢!”
就在你惊愕的同时,隋文帝杨坚可能会愤怒地给儿子一个耳光:“全是你惹的祸,真是丢脸丢到家了!”
“隋朝二世而亡”,这句话几乎成了每个人口中的共识。那么,另外四位皇帝又是怎么回事呢?隋文帝说得没错,都是隋炀帝惹下的祸,实际上,这些皇帝的存在,只是为杨家家族带来了羞耻和困扰。
让我们按照时间顺序,看看那些不为人知的隋朝“短命帝”们。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从太原起兵,经过不到半年的努力,他成功攻破了长安。但是奇怪的是,李渊没有立即自立为帝,而是推出了一个傀儡。
虽然已经击败了敌人,李渊却没立即宣布自己称帝,背后的原因并非简单。李渊虽然占领了长安,但并未俘获隋炀帝,而隋炀帝此刻还在江都悠闲自得地度日。因此,李渊不能贸然自立为帝,因为虽然占领了长安,却无法对隋朝皇族进行致命打击,风险太大。李渊初起兵时,他的口号是:“杨广以庶子谋位,压迫百姓,俺是为了大隋的江山出征,不是为了个人私利。”他三次强调这一点,态度极为坚决。
展开剩余81%然而,既然是为了“大隋的江山”,李渊需要一个杨家的象征人物来稳住人心。恰巧,隋朝长安留有杨家血脉,而这个人正是隋炀帝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的第三子——杨侑。这个杨侑年仅12岁,而他为啥没跟着隋炀帝去江都呢?
这就要从隋炀帝的多次迁都说起。为了摆脱北方门阀的制约,隋炀帝不仅将都城从长安迁到洛阳,之后又因洛阳不安全决定再次迁往江都并最终定都金陵。这一系列迁都的决定,导致了长安和洛阳的局势有些被冷落,但毕竟这两座城市是北方政治重心,所以隋炀帝将两个孙子杨侗和杨侑安排在这两地守城。
可为什么不让成年儿子接任这些重任呢?其实,隋炀帝的四个儿子中,两个已经去世,剩下的两个,杨暕品行不端,喜欢搞迷信,隋炀帝早已对他心灰意冷。而另一位儿子,杨昊虽然品行端正,深得隋炀帝宠爱,但年仅11岁,实在不够成熟。因此,杨侑和杨侗这两个未成年的孙子便被“勉为其难”地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被李渊俘获后,杨侑虽然年幼,却不得不接受这个命运,成为了李渊用来削弱杨家势力的“工具”。然而,实际上,李渊真正的掌权者是他自己,杨侑的皇帝身份不过是一个政治符号而已。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发动“江都兵变”,并成功弑杀了隋炀帝。这时,李渊自然开心无比:小杨侑,你已经没有用了。于是,杨侑被迫禅位,李渊顺理成章地登基称帝,大唐开始了。
不过,杨侑还是被李渊封为“酅国公”,可惜,年仅14岁的小皇帝在第二年因病去世,享年只有14岁。杨侑在位的时间仅为177天,死后被追谥为“恭皇帝”,成为名副其实的隋朝短命皇帝。
杨昭是隋炀帝的嫡长子,也是杨侑的父亲。他天赋过人,温文尔雅,深得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喜爱,是当时最有希望继位的接班人。然而命运弄人,杨昭才22岁便早早病逝。杨昭的早逝让隋炀帝痛心不已,甚至觉得这是杨勇冤魂作祟,深感懊悔。
那么,杨昭又是如何被追封为皇帝的呢?其实,这一切得归功于李渊。当杨侑登基后,李渊为了增强杨侑的皇帝身份的合法性,决定追封杨昭为“孝成皇帝”,并给他上了庙号“世宗”。这不仅让杨昭获得了极高的待遇,甚至连一些正常继位的皇帝都未必能享受到这种待遇。
这种追封做法,在当时看来简直是“为死者凑数”,显示出隋朝的命运已走到尽头。隋炀帝对此也感到十分焦虑,但他依然如鸵鸟般将头埋在沙堆里,继续自欺欺人。
杨昭死后,隋炀帝在继承人问题上变得越来越困扰,因为杨暕不成器,杨杲年幼。于是,他只能将杨杲和杨侑的兄弟杨倓安排在身边一起培养。这时,宇文化及的出现为隋朝历史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宇文化及自信满满,认为自己可以直接掌控隋朝的命运。由于隋朝子嗣有限,宇文化及决定扶持一个新的皇帝。杨浩便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一名旁系成员变成了隋朝的皇帝。可是,杨浩的政权并未持续太久,宇文化及很快背叛了他,自己登上了龙椅。
就这样,隋炀帝死后,杨浩虽穿上了龙袍,但他依然是个空壳皇帝,最终无人承认。历史上,没有任何人追谥他,也没有给他上庙号,算是被彻底抹去的短暂存在。
杨侗,杨侑的异母哥哥,虽然年长一岁,却承担了更重要的责任。他是隋炀帝的得意门生,深得祖父喜爱。当初,杨侗在洛阳坚守时,曾成功挡住了杨玄感的叛军,隋炀帝对此非常欣赏,并认为他可能成为隋朝的定海神针。
然而,随着隋炀帝的去世,杨侗继位后也并未能改变隋朝衰落的命运。他在内外纷争中被权臣操控,最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傀儡。在王世充的逼迫下,杨侗被迫禅位,结束了隋朝的历史。
杨侗在位仅短短几个月,便被王世充毒死,年仅15岁。临死前,他向前人学习,发出了“愿不生帝王尊贵之家”的感叹。至此,隋朝的六位皇帝都纷纷陨落,而杨家的辉煌也随着他们的死亡一同消失。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658-配资港股一览表今日大盘-配资炒股网站选择配资-股票新手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